《益心舒膠囊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觀察》,作者任鳳梧、路瑞等,載于《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》雜志2014年2月第12卷第2期
文獻內容摘要:
目的 觀察益心舒膠囊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。
方法 將115例病毒性心肌炎隨機分為治療組(60例)與對照組(55例),兩組病人均給予5%葡萄糖250mL加入三磷酸腺苷(ATP)40mg、輔酶A 200U、維生素C 5.0g靜脈輸注等常規治療,每日1次,治療2周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益心舒膠囊,每次3粒,每日3次口服,療程為4周。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、體征、心電圖、心肌酶學的改變。
結果 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1.7%,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為73.3%;對照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76.4%,心電圖改善總有效率為61.8%。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治療組心肌酶學的改變明顯優于對照組(P<0.01)。
結論 益心舒膠囊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。
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譜變化(x±s)IU/L | |||||
AST | LDH | CK | CK-MB | ||
治療組 | 治療前 | 46.84±16.24 | 346.00±47.35 | 260.39±36.23 | 55.17±8.13 |
治療后 | 23.54±13.561)2) | 226.00±36.391)2) | 76.36±22.541)2) | 15.17±6.851)2) | |
對照組 | 治療前 | 45.51±16.24 | 368.00±43.55 | 259.31±33.25 | 54.14±7.68 |
治療后 | 35.84±15.271) | 306.00±49.781) | 118.37±23.991) | 26.17±7.631) |
注:AST為天門冬氨基轉移酶;LDH為乳酸脫氫酶;CK為肌酸激酶;CK_MB為肌酸激酶同工酶。
與同組治療前比較,1)P<0.01;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,2)P<0.01。以上酶類屬于細胞內功能酶,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,心肌受損時上升。
文獻解讀:
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病毒直接損害心肌、自身免疫反應以及受損心肌細胞鈣離子內流而導致的,常見癥狀為心悸、氣短、乏力、胸悶、發熱、心前區疼痛或心律失常等,臨床上抗病毒、保護心肌細胞和抑制免疫反應來治療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關鍵。中醫藥防治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。大量臨床觀察證實氣陰兩虛、瘀血內停始終貫穿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遷延期,治療上當益氣養陰活血化瘀,本研究基于這種認識,依據益氣養陰、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的治則選藥配方制成益心舒膠囊。方中重用人參、黃芪補氣益胃,以助氣血之生化,補益根本以祛邪而為君;黃芪、川芎均具有抗病毒、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;丹參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,影響血小板聚集,川芎嗪明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前膠原基因轉錄,血管平滑肌的前膠原基因可導致血小板的黏附、聚集,同時激活并釋放生長因子,各藥合用,具有擴張動脈血流量、延長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時間、鎮痛、擴張外周血管、改善微循環的功效。說明益心舒膠囊可有效的防治本病。